喂不飽的滴滴,也要撇開騰訊另立門戶了,36創業加盟網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考:喂不飽的滴滴,也要撇開騰訊另立門戶了。
12月18日晚間,今年早些時候傳出的滴滴收購支付牌照公司一九付的消息得到確認。高鴻股份公告稱,下屬子公司同意北京高陽捷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交易價款確定為3億元。
早在去年9月,美團點評重砸10億元完成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的全資收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就在前不久,曾因缺乏第三方支付牌照而被央行下線的美團自有支付功能再次上線。
至此,購買一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為了美團、滴滴們撇開支付平臺,補強自身短板的重要任務。
相比起來,這些羽翼漸豐的互聯網企業紛紛露出了自己的又一個野心:戰略定位于移動入口,策略步伐則是發展到移動支付的階段。
“美團、滴滴”的不甘心
在發展的前幾年,美團、滴滴們逐漸完善了圍繞自身業務的各個場景:出行、打車、票務、外賣、團購,這些都需要經歷支付環節。作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支付首先滿足的就是安全與便捷。在O2O的應用場景下,C端用戶掃描二維碼,輸入密碼,完成交易過程。
但隨著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迅速崛起之后,接入這些平臺的企業開始擔心,如此大量的用戶交易數據并沒有流通在自己的平臺上,自然它們也開始嘗試做自己的支付平臺。
以滴滴為例,除了每年向騰訊繳納高昂的通道費用外,資金的流向與支付數據等能夠分析用戶消費行為的數據,也不在自己的手中。同美團的嘗試一樣,滴滴也在尋求在“場景+支付”的閉環,將支付渠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滴滴若想展開更多的金融業務,就一定要繞開騰訊,獲得支付牌照,包括已經布局的理財和汽車金融領域,尤其是在互聯網車貸與保險、用戶數據資產,甚至是征信系統上也能放開手腳。
而另一方面,在B端用戶層面,需要的是結合業務和工作效率上一定的功能擴展,這部分企業用戶仍是潛在的價值洼地。而失去了早期依靠C端用戶野蠻生長的燒錢時代,包括攜程、美團、滴滴在內也早已將視野轉向了B端。
當然,還有一點問題是,用戶有時并不見得愿意為打車而嘗試其他支付體系,除非做到了壟斷。
背靠央媽 頻頻挑事兒
麥肯錫在8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2016年,中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移動支付交易額高達79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11倍;據易觀智庫報告顯示,到2017年第二季度,移動支付市場上,支付寶占53.70%,騰訊金融占39.12%,這兩家就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剩下10%的份額則由其他林林總總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來瓜分。而這個“林林總總”中就包括了一類有著特殊身份的——銀行。
12月11日,在央行的指導下,銀聯聯合各家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共同發布“云閃付”APP,這一趕在雙12電商消費節前的行動,無疑是要跟支付寶、微信再起戰火。
2015年,銀聯開始推出云閃付的概念,2016年上線各類手機Pay,今年又開始推進自己的二維碼支付產品,今年5月27日,銀聯還發布了標準二維碼產品。
而隨著今年8月央行下文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接入“網聯”平臺處理,支付寶們通過網聯搭建的共有轉接清算平臺而被正式收編,銀聯的反擊愈演愈烈。
相比以往的銀行APP,“云閃付”上,用戶能統一查詢各類銀行的優惠,享受不同銀行卡購物折扣及領取福利,同時還接入了“票務”、“商城”等生活類平臺服務。
證券時報曾指出,“很難輕易地判定銀聯的市場化轉型與每一次的打法效果到底如何,因為雖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移動份額仍舊基于流量優勢放大,但銀行的覺醒與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擴容,配合著銀聯的迅速謀變,市場格局遠未最終落定。”
除了智能手機之外,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的交互方式如近場支付的出現,而像支付寶、微信這種的二維碼掃碼方式是否也會被替代呢?把握住了賽道只是首屈一指步。
盡管目前來看,移動支付領域基本被支付寶、微信瓜分殆盡,但無論是日漸長大的美團、滴滴們,還是被打得節節敗退的銀聯們,它們從來都不甘心于在巨頭的屋檐下,被人玩弄于鼓掌,這也是為什么滴滴、銀聯都要做自己的支付工具。
總結:以上內容就是喂不飽的滴滴,也要撇開騰訊另立門戶了詳細介紹,如果您對創業項目感興趣,可以咨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您項目的反饋信息。
我對加盟感興趣,馬上免費通話或留言!
(24小時內獲得企業的快速回復)
我們立即與您溝通
溫馨提示:
1.此次通話將不會產生任何費用, 請放心使用
7x24小時電話咨詢
130*1234567